假期出游,朋友圈里曬曬照片、發個定位,這樣的操作原本很平常。不過,最近有網友表示,朋友圈的定位,花錢就可以修改,朋友圈里的圖片素材也可以量身定制,有人專門為虛構朋友圈提供服務。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記者登錄了多個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搜索欄輸入“朋友圈定位”的關鍵字,便出現大量提供修改定位服務的賣家信息。有的打出“代發朋友圈,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的廣告,有的則聲稱“朋友圈定位,共享實時定位,一分鐘完成”。

記者聯系了一位賣家,在對方提供的微信朋友圈展示里記者發現,該用戶的朋友圈定位地址每一天都不一樣,有的是在國外,有的在北京,朋友圈定位儼然成了一幅世界地圖。對方表示,修改一次朋友圈定位要支付10元,如果想自己任意修改則需要一次性支付350元。

記者發現,一些賣家已經售出了數十份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服務,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對修改朋友圈定位感興趣。

對于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技術,網絡安全工程師向記者演示了操作,在外掛軟件中輸入想要定位的中文地址,就可以自動解析對應的經緯度,最終設置好的坐標信息就會出現在微信朋友圈的標記中。

網絡安全工程師 吳先生:現在大多數是基于安卓(系統),去寫的一個修改系統的插件,我只要修改了系統的定位,那么微信是獲取經緯度來確定當前位置的。我已經修改了整個系統的定位了,那么微信獲取的一定是修改過的。攻擊者他去修改(定位)的時候,實際上應該是要登錄購買人的賬號,然后在自己安裝了插件的手機上,再去發這個(購買者的)朋友圈的。

網絡安全工程師表示,使用外掛軟件對微信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修改,脫離了微信平臺的監管,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而把自己的賬號和密碼提供給別人才能獲取服務,有法律學者表示,該做法風險極大。

律師 張凌霄:你在為了改定位,提供給對方你的微信號,以及微信密碼和內容,由他來進入你的微信號來修改定位,這樣就會對您個人的網絡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以及一些網絡上的個人財產,置于一些不安全的境地。同時也不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社交圈和良好的心態。

虛構朋友圈定位 或成詐騙黑產業

法律學者指出,出售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服務,本身已經構成侵權,而通過利用定位來散布、傳播不實信息,惡意用定位來營銷,購買者也涉嫌違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外掛服務本身就是一個違法的服務。從事相關外掛產業的,我們國家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了,一般都是按照非法經營罪,或者按照侵害知識產權罪,用犯罪的這種行為來進行約束的。那么這種黑色產業鏈拿到網上去竟然大行其道,所以這個二手的售賣平臺,我覺得也要承擔責任。

央視新聞頻道今年1月曾就出現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新型騙局進行了報道,其中就有主動添加微信好友,利用去山區支教、茶葉滯銷等由頭,虛構朋友圈內容和定位,騙取用戶信任從而進行詐騙的行為。法律學者表示,網絡平臺不是法外之地,“黑科技”被不法之徒利用,就會成為“黑產業”,需嚴厲打擊。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定位的修改是直接關系到朋友圈內容分享的。那么內容如果是分享是虛假的,后面所有的這一切的環節,比如說婚托,再比如說虛假的這種慈善捐贈等等,那就是一個虛假的一個行為了。特別是在一些互聯網詐騙過程中,位置信息修改可能扮演一個特別重要的角色,平臺就有責任、有義務,有法律上的注意義務,對這樣的一個漏洞進行嚴管。

微信回應:外掛屬違規操作 用戶莫使用

對于花錢可以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情況,微信平臺也發布聲明表示使用外掛的行為屬于違規,修改不實朋友圈定位可能會被平臺封號。

微信平臺工作人員:使用這樣的一些外掛軟件,通常是一些像微商這樣的一些群體一鍵去發朋友圈、虛擬定位等等這樣的一些功能。今年其實我們已經進行了兩次的專項清理,到2019年上半年,我們已經把上百萬使用這種外掛的賬號進行了處理,有些是短期的這種封禁,有些如果是特別嚴重,已經造成一些欺詐行為的,我們會對其賬號進行永久的封號處理。

截至發稿前,記者發現一些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仍然存在出售修改朋友圈定位的賣家信息。有法律學者也指出,網絡平臺應該承擔審核義務,防止網絡黑色產業鏈的蔓延。

央視記者 馬力

(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