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開篇王炸影響到了所有的企業運營,尤其中小型企業受影響最嚴重。在這場災難面前,許多企業都面臨著各種問題:如何借著疫情賣保健類產品?企業是否要做公益?要怎么做?自媒體平臺應該輸送什么內容?其實針對這次疫情,企業要避開的雷區總結有這三類。

?

  • 災難不能作為“勢”,“借勢營銷”不可取

?

??疫情爆發后所有醫藥衛生保健企業的股票都呈漲停趨勢,不由的讓很多企業蠢蠢欲動。有些生產保健品企業開始借著防護科普和致敬醫護人員的名義,順便推銷自家的保健產品。這種行為在部分企業眼里看來覺得只是順水推舟的借勢,實則讓人極為反感。在這個全國人民的極為敏感的特殊時期,把疫情作為“勢”去推銷產品的行為會讓群眾為之反感。疫情是災難,不是用來營銷的“勢”。

?

?

??這時候有人就會問:難道疫情期間保健品企業就不能賣貨了嗎?就不能進行科普和致敬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重點在于,切勿在推銷產品時扯上疫情。即便是優質的保健品,只需要將產品如實介紹就行了。同樣,想要對醫護人員表達敬意,就純粹地表達,不要硬拉自己的產品來蹭熱度。

?

  • 不盲目跟風做公益

?

??疫情爆發后,捐獻愛心的企業數不勝數,這些企業的善心都是可貴的。但是,這樣的操作也讓一些沒有捐贈的企業開始焦慮了。不捐點什么好像良心過不去?好像落后了那些愛心企業一截?這種心理就有點盲目了。為了避免被社會輿論譴責去捐獻愛心,就違背了公益的初心。

?

?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個關鍵詞——社會責任感。我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應該體現在日常商業運作中與自己相關方面的責任。解決好自己領域的問題,盡自己應盡的責任。有些企業把做公益當做一種公關手段,來掩蓋在自己領域的不作為。如果保健品企業賣劣質產品,卻往災區大批大批捐贈物資,這就與企業社會責任大相庭徑。在這個特殊時期,放在企業眼前最重要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而不是公益。怎么妥善管理在家的員工,怎么與讓員工做好自我防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這比直接捐款更有意義。

?

  • 不宜發表硬蹭熱度的內容

?

??自媒體平時的工作都是在絞盡腦汁想著怎么蹭熱度,平時的娛樂八卦小打小鬧暢所欲言說不定能吸引一波流量。但這次的疫情和以往不同,疫情關注度固然高,卻不宜過分蹭熱度。相信大部分自媒體平臺都發布了一些“向白衣天使致敬”、“武漢加油”、“大家注意健康”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發布的內容面前就顯得十分蒼白無力。這個時間段,大家只想關注真實快捷的新情報,你的個人情懷和重復科普真的很難引起用戶的關注。

?

?

??既然這樣,要怎么在這個特殊時期做出有創意的內容,吸引大家的關注?回到用戶身上,以你優秀的運營人的嗅覺,觀察人們的注意力在哪里。疫情期間,人們都在做什么呢?人們都在家里悶著呢!從這個角度下手,思考怎么能轉移大家對疫情的恐慌,充實有趣的度過這段“禁閉”時光?比如開辟直播、短視頻通道,讓人們在家也能得到心情治愈。比如許多人平時工作忙沒時間健身,這期間分享一些健身干貨讓人們利用這段時間鍛煉身體;許多人平時很少在家,與親人缺少溝通,這時候就能分享一些家人一起玩的小游戲來促進家人的溝通。

?

??最后,疫情雖然給我們帶來很大壓力,也給了我們思考的時間。思考以后的應該怎么做,怎么防護和避免災難,降低損失。這里套用一句網絡語錄:“我們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奧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