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中強調誘導行為一經發現將根據違規程度對該公眾帳號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誘導行為指的是誘導關注,誘導分享等以實體或虛擬物品為獎勵,煽動用戶對外鏈、公眾號二維碼、公眾消息進行轉發分享的行為。具體包括:強制分享才能進行下一步;分享后才能獲取獎勵;激進文字脅迫用戶分享。無論是誰,只要觸碰了公開誘導用戶的底線,都會受到騰訊的處罰。那么,如何正確引導用戶分享呢?

?

?

  1. 轉變形式

??在微信明令禁止誘導分享的打擊下,微信中鋪天蓋地的分享依舊存在。因為大多數品牌方都改變了活動的形式,將普通的H5營銷進行轉變,規避“分享”、“轉發”等敏感字眼,替換成符合活動形式的文案,以此避開微信的監控審核。例如,許多游戲類的H5將分享改成“叫上朋友一起玩”,達到分享傳播的目的。

?

  1. 設置范圍

??《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中提到,強制或誘導用戶將消息分享至朋友圈的行為屬于誘導分享。由此可見,除了朋友圈分享,轉發至微信群、微信好友、QQ群、QQ空間等都不在規定范圍內。近期最泛濫的鏈接分享大戶拼多多,從進入頁面開始就開始花式引導用戶分享。但無論是評多多的外鏈還是微信內,分享時都沒有分享到朋友圈的選項,分享范圍僅限于微信群、QQ群、QQ空間,這就是拼多多的精明之處。

?

拼多多分享渠道

?

??微信的平臺規范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需要H5開發者在設計前分析微信對于誘導分享的最新標準,再去做出調整,正確的利用H5去引導分享。